【風險提示】——警惕新型詐騙手段,當心“共用螢幕”成“共用錢袋”


        某日,客戶李女士匆匆來到銀行營業網點,要求列印一份銀行卡的交易流水。工作人員看其情緒不佳,便主動安撫李女士並詢問相關情況。李女士激動地向工作人員講述了自己被詐騙3.9萬元的過程。李女士表示前不久她接到一個自稱是“國家個人徵信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的電話,態度嚴厲地告知李女士其個人徵信出現問題,需要立即配合處理,否則將根據相關規定按照“不配合國家機關調查”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李女士非常緊張,隨即按照不法分子要求加入“XX會議”APP,並按照不法分子引導一步一步將其界面設置為“共用螢幕”。不法分子在完全操控李女士手機後,進一步獲取了李女士的銀行卡賬號、密碼、驗證碼等資訊,並告訴李女士等待其進一步聯繫和確認,方可解除對其的觀察和懷疑。事後李女士冷靜下來,才意識到不對勁,隨機向公安機關報案,並前來營業網點列印銀行卡流水作為證據。

    【風險分析】

      最近幾年,為了解決疫情原因造成的溝通不便,一些遠端會議軟體、辦公軟體應運而生,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不少不法分子利用這些溝通工具的便利性和部分消費者對具體操作的不了解,通過“共用螢幕”竊取消費者賬號密碼及相關個人資訊,實施犯罪行為。讓這種便利的線上溝通工具成了新型的詐騙工具。

    【消保提示】

      消費者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做到共用螢幕要拒絕、發現情況早報案、密碼資訊勤更換。

      共用螢幕要拒絕:陌生人邀請進行的“螢幕共用”操作存在極大風險,不法分子能全面掌握出現在手機螢幕上的所有內容和資訊;消費者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輕信不法分子説辭,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發現情況早報案:消費者如發覺自己或家人可能被不法分子詐騙,要第一時間留存相關證據(如聊天記錄、銀行卡交易流水等),並儘快向就近的公安機關進行報案。

      密碼資訊勤更換:消費者要養成保護個人資訊的好習慣,建議在不同銀行、不同網站等不要使同相關的密碼;同時設置密碼時應當保持一定複雜度,避免被不法分子輕易破解,造成財産損失。

    點擊看大圖

  • 線上客服
  • 手機版
  • 電腦版
銀行業務服務投訴熱線:95577
“線上客服”服務諮詢及投訴:1.官網首頁;2.手機銀行客戶端(“華夏銀行”APP),“我的”頁面;3.微信銀行(“華夏銀行”公眾號)“微服務”頁面。
通訊地址:總行及各分支機構地址
信用卡業務服務投訴熱線:4006695577
信用卡業務服務其他投訴渠道詳見信用卡中心官網creditcard.hxb.com.cn
更多投訴受理渠道及處理流程詳細內容,請您點擊此處
Copyright 版權所有 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19362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500004號
本網站支援IPv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