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理念二十週年 | 在綠水青山中奏響“華夏樂章”


      

    點擊看大圖

    北京日報專版文章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成效顯著,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過二十載春秋,中國大地上的綠色變革已從理念播撒長成實踐森林。在這場關乎未來的綠色轉型中,金融業持續完善基礎設施、構建標準體系、創新産品服務、深化資訊披露,通過多維度舉措,以汩汩“綠流”築牢生態韌性,滋養産業轉型的沃土。

      作為北京市綠色金融發展的“主力軍”與“排頭兵”,華夏銀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將“深化綠色金融特色”作為全行戰略,以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雙碳”目標為引領,踐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持續加大綠色金融資源供給,豐富綠色金融手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從首都北京的綠色建築到江南水鄉的桑基魚塘,從鋼鐵企業的低碳轉型到濕地生態的修復保護,華夏銀行以金融為筆,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描繪著“綠築美麗華夏”的動人圖景,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篇章。

      錨定綠水青山 注入“綠色動能”

      探索綠色金融特色發展道路

      綠色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激活綠色生産力、推動低碳轉型,需要金融體系的頂層設計與機制創新。作為最早建立獨立綠色金融工作機制的商業銀行之一,華夏銀行從機制構建、工具創新、風險防控三大維度發力,將綠色金融深度融入公司治理、戰略規劃與業務經營中,構建起特色鮮明的綠色金融發展路徑。

      建立綠色金融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在組織架構上,華夏銀行形成“總—分—支”三級聯動格局:董事會及經營層專業委員會明確綠色金融與ESG工作職責,從戰略高度把控綠色金融發展方向;總行成立以董事長為組長的碳達峰碳中和行動領導小組,設立綠色金融管理委員會和獨立的綠色金融部門,統籌推進全行綠色金融工作;劃定19家分行為綠色金融重點分行,部分分行試點建立綠色支行,讓綠色金融服務直達一線市場。

      政策銜接層面,華夏銀行積極落實“雙碳”目標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的部署要求,出臺“燈塔行動”綠色金融實施方案,編制自身運營碳達峰路線圖,建立綠色貸款差異化內部定價策略與授信審批許可權,繪製綠色重點産業生態圖譜。通過完善綠色金融資源配置、考核激勵與風險策略機制,華夏銀行推動綠色金融從“政策響應”向“戰略驅動”深度轉變,讓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經營管理全過程。

    點擊看大圖

    華夏金租用戶光伏租賃項目

      打造綜合化綠色産品矩陣。精準服務綠色低碳領域,需要豐富多元的金融工具支撐。華夏銀行圍繞企業全生命週期綠色需求,構建起涵蓋綠色貸款、租賃、投資、理財等領域的集團化、綜合化綠色金融産品服務體系,實現“全鏈條、全場景、全週期”覆蓋,為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提供定制化綠色解決方案。

      在綠色信貸領域

      華夏銀行推出合同能源管理融資、光伏項目貸、戶用光伏租賃、綠色項目集合融資等專業化産品。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當天,成功落地銀行業首筆碳遠期交易履約保函業務,成為首批全國碳市場資金結算行;推出碳排放權抵質押融資産品,積極運用中國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援工具,為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援;創新試點推出“水權貸”“降碳貸”“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款”等一系列創新綠色貸款産品。

      在綠色租賃方面

      華夏銀行在新能源、綠色船舶領域深耕細作,構建以清潔能源為核心的業務體系,從集中式光伏延伸至分佈式光伏、風電、儲能等多元場景,創新戶用光伏C端模式,構建綠色業務生態矩陣,拓展新能源汽車、儲能、船舶等産業,佈局陸上及海上風電吊裝設備,打造“産業+租賃+低碳”服務模式。

    點擊看大圖

    華夏金租海上風電吊裝船

      在綠色投資領域

      華夏銀行積極配置綠色債券、綠色資産支援證券、綠色主題基金,將更多資金引向迴圈經濟、低碳經濟領域。截至2025年6月,華夏銀行綠色債券投資規模較去年同期增長20%,為綠色産業聚集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撐。

      綠色金融既要“放得出”,更要“管得好”。華夏銀行將ESG風險管理融入法人客戶授信全流程,構建起“全面覆蓋、分類管理、動態管控”的風險防控體系,為綠色金融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服務區域發展 著眼系統佈局

      推動産業綠色低碳轉型

      綠色金融是要紮根區域發展、服務産業轉型的具體實踐。華夏銀行立足不同區域特色,針對傳統産業轉型、綠色建築發展等關鍵領域精準發力,讓綠色動能在神州大地遍地開花。

      推動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棕”到“綠”。鋼鐵、石化化工、建材等傳統産業既是能耗和碳排放較高的行業,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平衡産業發展與低碳轉型?華夏銀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用創新金融工具,為企業架起“綠色轉型橋”。

      在天津,某鋼鐵集團曾因高能耗、高排放面臨轉型壓力。華夏銀行了解情況後,運用世界銀行轉貸款,創新採用“轉型項目+轉型主體”雙重支援模式,一方面為企業的低碳改造項目提供資金,支援其建設高效節能生産線;另一方面認可企業明確的減碳目標與轉型路徑,給予主體授信支援。這筆貸款不僅幫助企業實現節能減排,也為全國轉型金融工作開展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和啟示。

      在江蘇,華夏銀行南京分行深度參與江蘇省化工行業轉型金融標準制定,為某油脂化工企業發放江蘇省首筆化工産業轉型貸款,有效助力高碳排放、高環境影響的企業綠色低碳轉型,讓曾經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成為“綠色低碳、綠色環保”産業的新主體。

      更具示範意義的是華夏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的“促進産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項目”。在該項目中,華夏銀行創新建立碳足跡核算模型,覆蓋園區可再生能源、低碳建築、迴圈經濟等多個領域,還與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分行共同制定園區低碳轉型金融標準。如今,華夏銀行已經形成産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綜合服務方案,為零(低)碳園區發展提供包含碳管理和金融服務在內的所有服務。

      綠色建築的“金融支援+自身實踐”。建築領域碳排放約佔我國碳排放總量的40%,其中建材生産與運營維護是核心排放環節,綠色建築通過技術創新可實現全生命週期減排30%~50%。作為北京市管金融國企,華夏銀行通過服務首都綠色建築建設及綠色建築材料生産,實現對建築領域節能減排的全流程金融支援。

      在金融支援方面

      華夏銀行持續加大對北京地區綠色建築建設項目、首都保障房項目、綠色建築材料製造及城市更新改造等領域的金融支援,累計為京投集團東壩車輛基地(綠色交通樞紐)、北排集團吳家村再生水廠(水資源迴圈利用)、天恒集團雙新村棚改(綠色安居工程)、西城區百萬莊北裏居民住房改善項目(老舊小區節能改造)、西城區光源裏棚戶區改造項目(綠色宜居社區)等重點項目提供超百億元資金支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中,重點支援張家灣生態小鎮、環球影城交通樞紐等標桿項目,讓綠色理念融入城市建設每一個細節。截至2025年6月末,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貸款餘額超百億元,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強勁“綠色動能”。

    點擊看大圖

    北京城市副中心M101數字綠色建築項目

      在實踐示範方面

      正在建設中的華夏銀行通州新辦公大樓,作為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超低能耗示範項目,整合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熱回收及光伏屋面等先進節能技術,全生命週期低碳運營預計可實現年減少碳排放8000噸,相當於每年種植44萬棵樹。這座大樓不僅是華夏銀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自我要求”,更成為展示首都綠色建築技術與成果的“窗口”之一,是綠色金融與城市發展的雙向奔赴。

      堅持“理念創新” 實現場景落地

      融資融智守護生物多樣性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於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華夏銀行以“融智”擴大綠色金融影響力,以“理念創新”突破實踐瓶頸,以“場景落地”驗證創新價值,在守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探索生態價值轉化的新路徑。實現理念創新與實踐落地的深度協同。

      在理念創新層面

      華夏銀行參與了《項目級生態産品價值核算技術通則》等團體標準的制定,積極參加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關政策和標準研究,參加中國人民銀行轉型金融課題研究,華夏銀行湖州分行作為試點機構參與中國人民銀行生物多樣性相關研究工作。

      在場景落地層面

      華夏銀行積極嘗試“生態價值量化評估模型”構建工作,通過識別並顯化生態項目的潛在經濟價值,提升項目融資可行性。

    點擊看大圖

    浙江湖州下渚湖濕地保護項目

      浙江德清下渚湖濕地清晨的薄霧中,朱鹮掠過水面。這片曾因圍墾養殖而生態退化的濕地,如今重現往日湖清水綠,生態和美的盛景。而這一切離不開華夏銀行的默默支援。據悉,為恢復昔日原生態濕地風貌,華夏銀行對德清縣某濕地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給予信貸支援,用於景區內的生物保護、日常維護運營等工作。現在的下渚湖,濕地區域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和全面保護,鳥類生存和發展環境更為適宜,繁殖培育環境更為優越,多種效益持續發揮。保護區“水生植物凈化——青蝦種群培育——朱鹮棲息重建”的立體生態鏈逐步形成,間接保障著區域農業、生態旅遊等産業的可持續發展,將生態修復的外溢收益轉化為産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下渚湖的金融支援實踐,正是金融服務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效探索。通過“理念創新+場景驗證”的雙向聯動,華夏銀行還支援了包括“東臺條子泥濕地保護”“揚子鱷保護”等一系列創新項目。

      將生態修復轉化為可感知的民生紅利。生態保護要與民生改善、文化傳承相結合。華夏銀行打造“生態修復—文化傳承—民生增收”閉環,在支援生態修復的同時,推動“生態共富”。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是擁有2500餘年歷史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但傳統桑基魚塘面臨“週期長、效益低”的融資問題,華夏銀行湖州分行針對其特殊性,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一方面,開通綠色審批通道,發放專項貸款,用於養殖戶購買生態魚飼料、修復岸邊生態、維護桑基魚塘系統的原生性;另一方面,引導養殖戶將桑基魚塘與文旅産業融合,發展農家樂、蠶桑文化研學、生態漁業體驗等新業態,讓生態價值轉化為可感知的民生紅利,為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可複製的行業示範。

      立足全球視野 講好“華夏故事”

      交出“綠築美麗華夏”出色答卷

      綠色發展是全球共識,綠色金融需要國際合作。華夏銀行以全球視野深化國際合作,參與國際綠色治理,在全球舞臺上傳遞中國金融的綠色聲音,分享綠色金融的華夏經驗。

      引入全球資金與先進經驗

      自綠色金融業務開展以來,華夏銀行始終將國際合作作為重要支撐,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法國開發署、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等國際機構建立深度合作,支援中國綠色轉型。在資金合作方面,華夏銀行落地多個標誌性項目:世界銀行中國節能貸款項目支援工業企業節能改造;法國開發署綠色中間信貸項目助力可再生能源建設;世界銀行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項目覆蓋8個省份,推動能效提升與大氣污染治理;亞洲開發銀行産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項目,為園區轉型提供標準化方案,為綠色産業發展提供了低成本、長期限的資金支援。

      完善技術深化交流

      華夏銀行積極學習國際先進的綠色金融理念,將其與中國實際結合:借鑒國際ESG評級經驗,優化該行ESG評價模型;參考國際碳足跡核算方法,建立融資項目碳核算模型。同時,華夏銀行通過國際儲能技術與産業聯盟、ESG全球領導者大會等平臺,系統化分享綠色金融實踐經驗,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綠色金融的創新與實效。

      從北京綠色建築到江南的桑基魚塘,從鋼鐵廠的低碳改造到濕地的生態修復,華夏銀行于綠色金融領域十余載的深耕,已結出豐碩成果。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華夏銀行綠色金融餘額4555億元,較年初增長513億元,增速達12.7%。其中,綠色貸款餘額3335億元,增速達16.79%,綠色貸款佔比(較各項貸款)達14.48%。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贏得了行業與市場的廣泛認可。近年來,華夏銀行先後斬獲中國銀行業協會“最佳綠色金融成效獎”“綠色銀行評價先進單位”、美國環球金融雜誌“最佳綠色能源發展銀行”等二十多個國內外獎項,綠色金融專業實力持續提升。

      隨著“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全面推進,綠色金融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站在“兩山”理念提出20週年的新起點上,邁入新征程、整裝再出發的華夏銀行,將繼續深化綠色金融戰略,創新金融工具,完善服務體系,讓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綠水青山,讓更多綠色動能驅動高品質發展,在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篇章中,留下屬於金融的深刻印記,讓華夏大地的綠意在時光長河中綻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 線上客服
  • 手機版
  • 電腦版
銀行業務服務投訴熱線:95577
“線上客服”服務諮詢及投訴:1.官網首頁;2.手機銀行客戶端(“華夏銀行”APP),“我的”頁面;3.微信銀行(“華夏銀行”公眾號)“微服務”頁面。
通訊地址:總行及各分支機構地址
信用卡業務服務投訴熱線:4006695577
信用卡業務服務其他投訴渠道詳見信用卡中心官網creditcard.hxb.com.cn
更多投訴受理渠道及處理流程詳細內容,請您點擊此處
Copyright 版權所有 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19362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500004號
本網站支援IPv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