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超市生鮮區駐足,面對那些貼著“有機”標簽、價格更貴的蔬菜,你是不是也猶豫過:這些看起來也沒太大差別的蔬菜,真值得支付更高的價格?
其實,每一棵有機蔬菜的背後,都是一場從土地到餐桌的品質革命。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正是一根“小丑黃瓜”如何從雲南有機大棚走上你餐桌的故事。
有機蔬菜
與土地的真誠對話
有機蔬菜的種植,是一場返璞歸真的農業實踐。在整個生産過程中,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物質,也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蔬菜的生長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
有機認證是這一過程的重要保障。從環境評估、土地有機改造到最終認證,整個過程需要經歷嚴格的審核。由常規生産系統向有機生産轉換通常需要2年時間,多年生蔬菜更需要3年轉換期。這期間,每一寸土壤、每一棵作物,都在默默蛻變。
雲南元謀
陽光厚愛的土壤
清晨的元謀,薄霧還沒散盡,雲南蕓嶺鮮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已經鑽進有機蔬菜大棚,摘下帶著露珠的“小丑黃瓜”。這些黃瓜沒有光鮮整齊的外表,卻保留了最本真的脆嫩清甜。
“別看我們的‘小丑菜’一副媽生相,卻是市場上的‘搶手貨’!”蕓嶺鮮生的工作人員介紹。
確實如此,雲南高海拔、高光照、高溫差的自然環境,為有機蔬菜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這裡,蔬菜遵循著自己的節奏慢慢生長,吸收著大自然的精華,形成了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和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有機+綠色”食品需求快速增長。
金融破局
支援有機農業成長
然而,有機農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蕓嶺鮮生公司就曾面臨這樣的困境,儘管産品供不應求,想要提高産能卻不容易:
首先要對種植環境進行評估,再對土地進行有機改造和認證,達到種植標準後進行育苗、移植,種植成熟後再進行有機認證,整個過程技術含量高、週期長、投入大。
資金不夠申請貸款吧?農業資産又很難抵押。
華夏銀行昆明分行獲知蕓嶺鮮生公司的困難後,深入企業調研,科學評估企業的技術、市場和品牌優勢,突破抵押物瓶頸,量身定制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發放2000萬元貸款,覆蓋育苗、種植、加工、運輸、銷售全鏈條。
這不僅是一筆貸款,更是對一種農業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支援。獲得金融支援的蕓嶺鮮生,成為雲南首批“零碳認證”企業,有機認證土地面積擴大至2.5萬畝,目前擁有14個可溯源有機種植基地。
年産蔬菜5萬噸,直供盒馬、沃爾瑪、華潤萬家等122家全國大中型超市,覆蓋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86個城市,成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從綠葉子到錢袋子
有機農業的多元價值
有機蔬菜的價值,不僅體現在餐桌上,更體現在帶動周邊村莊發展上。
隨著蕓嶺鮮生公司規模的擴大,周邊村莊的農戶獲得了“在家門口上班”的機會。種植基地優先聘用當地農戶,提供免費的有機種植培訓,讓村民們從“靠天吃飯”變成“靠技術掙錢”。
“我在這裡幹一年多了,每天能掙120塊錢,離家也近。”在皎平渡鎮基地工作的村民李哥笑著説。
當地越來越多的農戶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下實現穩定就業,每人平均年增收超2.5萬元。
現在,你知道了,當你在盒馬鮮生拿起一盒來自雲南的有機蔬菜,它已經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從經過2-3年轉換期的有機土壤開始播種,在生長過程中完全依靠有機肥和生態防治方法,經過嚴格的有機認證,再通過冷鏈運輸抵達超市。
這個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對食品安全的堅守。華夏銀行的支援,是這一鏈條能夠持續運轉的重要保障之一。
未來,華夏銀行將繼續深耕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助力更多涉農企業發展壯大,讓更多農民共用發展紅利。
這枚跋山涉水端上你餐桌的“小丑黃瓜”,正是這一承諾最生動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