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路相逢綠者勝


      “油燜、麻辣、十三香!全國人民都饞這口!”——湖北的夏天和小龍蝦緊密相連。作為全國小龍蝦養殖面積最大、加工出口第一的省份,小龍蝦早已不只是“夜宵頂流”,更是撬動千億産值的“經濟大俠”:2024年,湖北省小龍蝦養殖産量達143.7萬噸,綜合産值1841億元,光是潛江一地,就包攬全國每4隻龍蝦中的1隻!

    點擊看大圖

      但這場“舌尖上的狂歡”背後,卻暗藏著“成長的煩惱”:當養殖面積突破千萬畝,尾水排放、水質惡化、生態失衡、管理粗放、品質瓶頸……諸多問題浮出水面。如何讓紅火的小龍蝦産業既保“紅”又保“綠”?答案藏在湖北稻田裏——華夏銀行武漢分行的金融突圍。

    發展瓶頸:

    小龍蝦的轉型煩惱

      湖北小龍蝦是當之無愧的“黃金産業”,但紅火背後,傳統養殖的“成長煩惱”逐漸顯現:

      水質污染:尾水排放讓稻田“喝”臟水,蝦稻難共存。

      管理粗放:飼料投放、藥物使用不科學,品質難提升。

      資金短缺:生物凈化劑採購、水質監測設備維護、生態飼料供應……這些綠色養殖的“日常開銷”,持續佔用企業大量流動資金。

      “要讓小龍蝦養得更乾淨,賣得更長遠”,湖北小龍蝦産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轉型願望,面對的是生態養殖投入的資金壓力。而環保投入回收慢和缺乏抵押物,這家養殖企業融資之路頻頻受阻。

    精準滴灌:

    華夏銀行的“及時雨”

      轉機發生在一次“不請自來”的拜訪,華夏銀行武漢分行綠色金融團隊踏著泥濘田埂前來。“不能讓資金問題擋住綠色發展的路”,分行迅速組建專項服務小組,深入養殖基地調研,量身定制了一套“精準滴灌”方案:

      週期匹配:貸款還款節奏緊扣蝦苗投放到成蝦上市的養殖週期,匹配生態養殖的資金流轉特點。

      信用突圍:以“蝦稻共作”的生態鏈價值替代傳統抵押物,批出1億元短期流動資金貸款,解決企業燃眉之急。

      科技賦能:資金直達物聯網水質監測系統和生物凈化技術,科學維護水體清潔。

      有了金融活水的滋養,生態養殖模式得以順暢運轉:“蝦稻共作”模式穩定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點擊看大圖

    水清岸綠:

    從“賣産量”到“賣生態”的蝶變

      如今走進小龍蝦養殖基地,水清岸綠的景象讓人眼前一亮。得益於生態養殖技術的常態化應用,這裡産出的小龍蝦不僅個頭更大、肉質更緊實,還貼上了“綠色生態”標簽。2024年,集團小龍蝦産品銷售額突破10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七成是綠色生態蝦,帶動1萬多人在家門口就業。

      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態效益的提升:養殖水體凈化後保持清澈,周邊水域的魚類、水鳥數量明顯增多,真正實現了“養蝦不臟水,增收不傷景。”

    點擊看大圖

    金融賦能:

    綠色發展繪就農業産業新畫卷

      小龍蝦“紅”了,生態“綠”了,農民“富”了,産業“強”了——這是一場綠色金融與農業轉型的完美邂逅。

      通過與小龍蝦集團1億元授信業務合作,華夏銀行武漢分行成功拓展與湖北農業集團的全面合作,目前已為其相關企業及集團提供授信合計28億元,服務集團內農業企業20余家。從單一企業的綠色養殖支援,到覆蓋全産業鏈的金融服務,華夏銀行用“滿腳泥”打通了綠色金融與農業發展的連接通道。

      作為深耕荊楚大地的國有金融機構,武漢分行積極落實華夏銀行“深化綠色金融特色”戰略部署,加力發展綠色金融,今年已累計投放綠色貸款近50億元,綠色貸款餘額達132億元,綠色貸款佔比超17%,在支援地方生態産業發展中持續貢獻金融力量。同時,分行深耕綠色金融與農業産業的結合,將其作為分行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

      未來,華夏銀行武漢分行將繼續深化“綠色+農業”的金融創新之路,為更多農業産業的綠色轉型注入資金活水,無論是稻田裏的生態蝦,還是果園裏的有機果,華夏銀行都將以專業金融服務,助力每一份綠色農業夢想照進現實。華夏銀行願做“生態金融”播種機,讓更多傳統産業在轉型中綻放新活力!

  • 線上客服
  • 手機版
  • 電腦版
銀行業務服務投訴熱線:95577
“線上客服”服務諮詢及投訴:1.官網首頁;2.手機銀行客戶端(“華夏銀行”APP),“我的”頁面;3.微信銀行(“華夏銀行”公眾號)“微服務”頁面。
通訊地址:總行及各分支機構地址
信用卡業務服務投訴熱線:4006695577
信用卡業務服務其他投訴渠道詳見信用卡中心官網creditcard.hxb.com.cn
更多投訴受理渠道及處理流程詳細內容,請您點擊此處
Copyright 版權所有 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19362號 京公網安備110401500004號
本網站支援IPv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