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各類網路金融詐騙層出不窮,小編為您揭秘詐騙慣用手段,助您遠離金融詐騙。
一、購物類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商家、快遞等公司客服人員,撥打消費者電話或發送短信,謊稱商品缺貨、快遞丟失等情況,需要退款,要求消費者提供銀行卡卡號、密碼、驗證碼等資訊,實施詐騙;不法分子開設虛假購物平臺,一旦消費者購買商品,便以系統故障、訂單出問題等為由,向消費者發送虛假連結,套取銀行卡卡號、密碼、驗證碼等資訊,盜取錢財。
網購一定要選正規購物平臺進行交易,如遇賣家、快遞提供付款連結或二維碼,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電信網路詐騙。
二、機票類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改簽業務為由,誘騙消費者匯款,實施詐騙;不法分子設立釣魚網站,以低價為誘餌,誘騙消費者購買機票,進而套取銀行賬號、有效期、驗證碼等資訊,盜取錢財。
購買機票應通過官方網站、客服電話等正規途徑,避免使用陌生、不明票務網站。遇到航班變動、取消,應先通過官方途徑進行確認,不要盲目相信來路不明的資訊,切記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銀行賬號、有效期、驗證碼等資訊。
三、遊戲類詐騙
不法分子在社交平臺發佈低價銷售遊戲裝備或遊戲幣的廣告資訊,誘導消費者在虛假遊戲平臺進行交易,騙取錢財,甚至盜取消費者遊戲賬號和密碼,冒充消費者詐騙遊戲中的其他好友;不法分子以“高價收購”高等級遊戲賬號為名,誘使消費者登陸釣魚網站,進而套取銀行賬號資訊,伺機盜取錢財。
不要輕信“低價銷售”“高價收購”等廣告,不要在非官方網站進行遊戲賬號交易,在適當玩網路遊戲的同時要提高警惕,避免上當。
四、偽冒類詐騙
冒充類詐騙的種類很多,有的冒充熟人、朋友、領導,聲稱遭遇突發情況,如車禍、住院、拘留等,急需用錢,要求轉賬;有的冒充疾控中心,以疫情流調為名,要求點擊不明連結填寫個人資訊,盜取錢財;有的冒充社保中心、公檢法機關等政府機關單位,以身份資訊、銀行卡資訊被盜用等理由,騙取個人資訊、銀行卡資訊;更有人直接冒充家人,要求轉賬、匯款。
偽冒類套路還有很多,遇事不要慌,先通過多渠道確認對方資訊,即使是熟人之間,涉及金錢也最好當面交涉,不要急於一時。
五、兼職類詐騙
不法分子以提供輕鬆、高薪工作為誘餌,誘騙受害者為某商家刷單,初期按時返還本金及佣金,待受害者上鉤,便逐漸加大刷單任務難度,受害者通常因為任務要求金額過大無法完成;也有不法分子直接以入職繳納保證金、購買服裝等為由,誘導消費者轉賬。
要求墊資、刷單都是詐騙,不要相信所謂輕鬆賺大錢的噱頭,通過正規渠道找工作,簽訂正式合同保證自己合法權益。
六、交友類詐騙
不法分子編造出“高富帥”或“白富美”等虛假身份,通過社交平臺結識受害者,騙取受害者信任,待時機成熟,以借錢週轉、家庭遭遇變故等為由騙取錢財,或透露自己有內幕消息,掌握投資理財資訊,誘騙受害者在他們自製的平臺進行理財投資,投資初期,按時返還本金及利息,待受害者嘗到甜頭加大投入後便銷聲匿跡,受害者往往血本無歸。
交友需謹慎,不要輕易相信對方,不要被花言巧語矇騙,不要向陌生人轉賬,不要點擊對方發送的不明連結,守緊自己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