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包括中學生、大學生、留學生在內的學生群體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反詐意識薄弱,逐漸成為詐騙團夥的重點目標。北京金融監管局提醒廣大青少年及家長:提高學生群體反詐防騙能力,讓青春少走彎路!
套路一:中學生警惕!二次元、追星社交暗藏詐騙危機
不法分子利用中學生群體對偶像文化、二次元文化的熱愛,以“免費領取周邊産品”“解鎖隱藏內容”為噱頭,引誘中學生加入QQ群、微信群等特定社交群體,並通過在群裏營造“限時搶購低價物料”緊張情緒,騙取中學生支付所謂的“入場費”或“保證金”。不法分子甚至還會誘導中學生點擊不明連結或下載惡意軟體,通過控制手機賬戶向不法分子賬戶轉賬,謀取不正當利益。
套路二:大學生警惕!墊付資金的刷單兼職都是詐騙
不法分子以“輕鬆賺錢”“日結高薪”為幌子,吸引大學生參與刷單兼職。初期利用小額返利騙取大學生信任,隨後以大額返利任務誘騙大學生墊付大額資金,並借“任務未完成”“系統故障”等理由,拒絕退款、卷款跑路。個別大學生在籌集資金過程中,還存在向親朋好友借款、向網貸平臺借貸等情形,導致負債纍纍、徵信受損等不良後果。
套路三:留學生警惕!偽造 “公檢法” 身份的跨國騙局
不法分子假冒使領館、公檢法、金融監管等工作人員,謊稱留學生“涉嫌洗錢”“簽證異常”等,利用留學生孤身海外、心理脆弱的特點進行恐嚇,要求其通過大額轉賬等方式證明其清白,並要求阻斷其與外界溝通,防止相關部門及時阻止或追回。同時,在留學生切斷聯繫過程中,不法分子還會趁機向其家屬勒索“保釋金”等,實施二次詐騙、引發二次損失。
北京金融監管局提示廣大青少年及家長:
一是核實對方身份及交易渠道,拒絕事先轉賬墊資。消費者購買文化産品時,務必選擇官方平臺或授權店舖,避免通過私人交易轉賬。通過正規平臺尋找兼職,核查企業信用資訊。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更不會要求轉賬。
二是切實保護個人隱私資訊,做到“三不”原則。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輕易點擊陌生連結、不下載來源不明的軟體、不輕易洩露證件、銀行賬戶等隱私資訊。同時,要定期修改網際網路賬號密碼,在使用身份證複印件時註明用途。
三是提高反詐防騙意識,有情況及時同親友、警方溝通確認。消費者要警惕“天降福利”,遇到“明星互動”“免費産品”等資訊、連結,務必及時同官方核實;接到可疑電話後,第一時間通過官方渠道核實;遇威脅或恐嚇時,及時與家人、學校聯繫求助。
最後,若遭遇詐騙,請立即撥打110或反詐專線96110報案,或通過12345市民服務熱線舉報。讓我們共同守護青春,遠離詐騙陷阱!
文章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