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2020年1月3日,一位70歲左右老年客戶來到銀行網點,稱需通過手機銀行匯款15000元,因在家中操作不便,於是到網點請工作人員協助操作。工作人員詢問其是否需要在櫃面匯款留存憑證,老人告知工作人員,收款方要求只能通過手機銀行、網銀等電子渠道匯款。這立即引起工作人員的警覺,經工作人員詳細詢問得知該筆匯款用於期貨投資(經查詢,收款單位註冊僅2個月,且公司法人在同一天內註冊了8家公司,存在明顯異常行為)。老人表示,收款單位人員稱跟隨一名期貨公司內部操盤手進行期貨投資,對方承諾投資1萬元可獲得100萬元的高收益。隨後銀行工作人員在老人微信中發現涉及“高額回報”、“內幕資訊及走勢”等聊天內容,初步判斷老人可能陷入犯罪分子電信詐騙圈套中,並向老人分析收款公司及收款行為的異常,請老人謹防電信詐騙,終止匯款行為。經反覆勸説老人仍執意要將15000元匯走,為避免老人受騙上當,工作人員立即報警,在警方的極力勸阻下,老人終於恍然大悟,看清了犯罪分子正在實施電信詐騙的事實,徹底打消了匯款的念頭,當場刪除犯罪分子微信退出群聊,並終止匯款行為。
【案例分析】
1.老年人現在仍是詐騙分子的主要詐騙對象,詐騙分子利用老年人對他人防範心理弱、容易輕信他人的心理特點,借用虛假客戶反饋的資訊,以此誘騙老年人,使其對投資項目的回報率深信不疑。
2.詐騙分子一般借用證券公司名義,通過網際網路、電話、短信等方式散佈虛假個股內幕資訊及走勢,獲取受害者信任後,又引導其在自身搭建的虛假交易平臺上購買期貨、現貨等。老年人對金融産品了解不夠全面,對投資渠道真偽識別能力較弱,詐騙分子利用老年客戶追求高利回報的心理,一步一步誘騙其陷入騙局。
3.在發現疑似電信詐騙的情況,可及時報警,與公安機關的公信力形成合力,對客戶進行説服,及時制止客戶陷入騙局。
【消保提示】
在此提示廣大消費者:
1.建立理性投資的理念,避免因高回報的“投資”,或者看似“無門檻”的貸款,誤入投資陷阱。對“高額回報”字眼有警惕心,對投資項目不輕信、對高息誘惑不盲信、對熟人承諾不聽信。
2.在進行理財投資時,應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向具有專業資質的理財師進行諮詢,由專業人員進行投資指導。
3.不要隨意掃描來歷不明的微信二維碼加入微信群,不法分子常採取網路釣魚手段,在群中發佈引誘消費者上當的虛假資訊,消費者對此要提高警惕,不可輕信。
4.保護好個人金融資訊及家庭的各類資訊,如銀行密碼、家庭住址等,不要隨意向他人透露接收到的手機驗證碼資訊等。
5.多學習金融知識,了解金融産品的特徵、處理流程以及金融常識,通過掌握金融知識增強風險識別能力,有效識別詐騙分子的謊言,避免資金損失。
案例提供:烏魯木齊分行
內容編審:總行辦公室消費者權益保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