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2020年8月17日,一名女士到華夏銀行金華分行網點大廳告知工作人員“你們銀行發錯短信了,把別人的資訊發到我手機上。”該女士同時拿出手機短信,其手機上分別有8月14日和8月15日收到的兩條短信,顯示為“華夏銀行”發送的資訊,但發送號碼分別是10694235****66096088和10691****8542,非華夏銀行官方客服號碼95577。短信內容大致為客戶馮某信用卡逾期,讓客戶回撥短信上的電話協商。該女士表示她有華夏銀行信用卡,但她的名字不是短信上發來的“馮某”,且她信用卡未逾期,希望銀行不要錯發資訊給她。大堂經理看了短信之後,判斷該案例為通訊網路新型詐騙,即刻告知該女士該條短信並非銀行官方客戶號碼統一發送,實為犯罪分子的詐騙短信,誘使消費者撥打短信所提供的電話進行下一步詐騙行為。
大堂經理隨即和客戶確認了有無回撥電話、確認該號碼是本人實名手機號碼等,並指導客戶如何查詢自己的信用卡帳單情況、日常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個人資訊不外泄等金融消保知識。
【案例分析】
1.該女士確實持有我行信用卡,但短信內容非持卡人本人,客戶誤以為是我行官方短信發錯了資訊。
2.該女士收到短信立即到銀行諮詢,而沒有選擇撥打短信提示電話,有效化解了詐騙第一關。如果該女士撥打了詐騙短信提示的電話,極有可能中了不法分子的圈套。
【風險提示】
1.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號碼、手機短信和郵件,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銀行賬戶、卡號、密碼或向來歷不明的賬戶轉賬。遇到此類情況,應予以拒絕,必要時立即報警。
2.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資訊,如隨意填寫個人資料,街頭填問卷送小禮品、網上填問卷送禮品、註冊即送大禮、填寫詳細資料贏抽獎機會等,參與這項小活動均有可能洩露個人金融資訊。
3.當發生自身身份資訊、銀行卡等資訊洩露後毋須恐慌,不法分子利用竊取的銀行卡資訊實施資金盜竊需要獲取持卡人手機短信驗證等條件,資訊洩露並不一定會發生銀行卡資金損失風險,只要加強防範意識,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可以有效保護自身財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