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思維的大背景下,傳統銀行業也不斷革新産品。華夏銀行推出的“平臺金融”運用“燒餅上找芝麻”的方式將傳統小企業貸款服務與企業的資訊流、資金流和物流“三流結合”,可稱為網際網路思維與傳統金融融合的典範。大連某工具有限公司就從華夏銀行的平臺金融中嘗到了“甜頭”。
成立於1997年的大連某工具有限公司,到目前為止已有近20年的工具製造領域從業經驗,是一家集科研、生産、貿易為一體的合資企業。公司年産值6億元,資産約3億元,是我國該領域的龍頭企業,經銷商遍佈在大連、瀋陽、北京、上海、廣州等十余個城市。但在日常經營過程中,該企業卻也面臨著各種難題:上下游客戶分散、流動資金需求壓力較大等。該公司與下游客戶的銷售模式一般為取得訂單時下游銷售商預付15%的定金,然後大連某工具有限公司組織生産,提貨時經銷商將85%的貨款補齊的模式進行。然而,這種傳統的現款提貨模式阻滯了“大連某工具有限公司”經營的進一步擴張。由於要求經銷商現款提貨,當經銷商資金不足時,無法滿足其備貨需求。儘管公司對於經銷商的實力了解程度較深,想支援有實力的經銷商做強做大,從而實現共同成長,但在滿足經銷商提貨需求的同時又不希望現有的銷售模式。
華夏銀行“平臺金融”的出現為“大連某工具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傳統企業上下游客戶融資難題的解決帶來了曙光。
據介紹,平臺金融將大連某工具有限公司作為核心企業,對其推薦的經銷商審查後予以授信。由核心企業提供保證,貸款資金定向支付到核心企業賬戶,一方面解決了上下游小微企業擔保難的問題,免去小微經銷商“跑銀行、辦手續”的負擔,降低了小企業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另一方面,對大連某工具有限公司來説,保持現款提貨模式,有效減少應收賬款,減少自身銀行融資,節省了資金成本,優化財務結構,加速了銷售網路的擴展。
據悉,華夏銀行2013年以來在全行推行“平臺金融“模式,即依託華夏銀行自主研發的支付融資系統,借助網際網路技術探索金融服務的創新,通過支付融資系統對接核心企業,真正掌握平臺客戶與上下游客戶日常交易中的資金流、資訊流和物流,併為此提供線上融資、現金管理、跨行支付、資金結算等服務。由於掌握了真實貿易背景,加之平臺客戶的合作支援,眾多小企業客戶直接拿到了信用貸款。
平臺金融獨闢蹊徑,採用“一點切入,全國覆蓋”的業務模式,解決了上下游客戶分散的問題。一筆訂單,一筆貸款,線上支付隨借隨還的全流程電子化金融服務與貸款到期跑銀行的傳統方式相比,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核心平臺客戶和眾多小企業之間架起了一道資金的大動脈,經銷商可自主掌握貸款、還款的制度,使資金支配更加靈活,也免去了經銷商跑銀行、辦手續的繁瑣,節省了時間和資金的成本,降低了小企業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
截至目前,大連分行平臺客戶已經達到了12家,授信金額12.2億元,涉及到服裝、食品、機電、糧食、能源等行業,有近百戶上下游小微企業客戶從中享受到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用信餘額已經達到了2.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