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隨著最後一根鋼梁穩穩升至99.95米高空完成焊接,華夏銀行總行新辦公大樓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實現主體竣工。這座投資27億元、總建築面積超19萬平方米的標誌性建築,比原計劃提前45天完成建設節點,標誌著北京市“3個100”重點項目之一邁入新階段。作為首批搬遷入駐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市屬國企總部大樓,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北京公共建築單體規模最大的超低能耗示範項目,為副中心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設計融合古今打造城市地標
華夏銀行總行辦公大樓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交匯處,北臨北運河畔。大樓由主塔樓(高99.95米、21層)和副塔樓(高61.55米、11層)構成,兩座塔樓通過空中連廊互通,形成超大單體建築。其設計理念從華夏銀行標識原型紅山玉龍形象中提煉出“C型雷紋”佈局,南北中三組回形院落空間巧妙融合傳統元素與現代功能,成為副中心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技術創新破解施工難題
項目由北京建工集團承建,施工團隊面對場地狹小、工期緊張等挑戰,通過創新技術實現智慧建造。由於建築範圍與項目紅線幾乎重合,現場沒有辦法存放太多物資,所有鋼結構構件在工廠內“量體裁衣”預製,通過建築資訊模型(BIM)和物聯網系統實時監控100余個施工節點,明確每個區域的施工需要和機械設備配置,每根鋼結構和每車混凝土抵達現場便近乎“零延時”投入作業面,工地幾乎看不到材料堆積,成功實現了狹小施工場地內高效的立體交叉施工。
此外,項目採用懸浮體鋼結構、超高層鋼結構轉換吊挂系統倣真模擬等前沿技術,成功解決超大跨度(最大42米張弦梁)採光大堂的結構難題。這種“拉滿的弓箭”式設計,通過柔性拉索和撐桿預應力技術,巧妙支撐起近5000平方米的透亮空間,既保證建築美學,又兼顧功能需求。
綠色金融與城市發展雙向奔赴
作為全國最大的單體超低能耗辦公建築,該項目嚴格按照綠色建築三星標準打造,整合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熱回收、光伏屋面等節能工藝,相當於每年減少碳排放8000噸。未來,大樓將通過能源自給自足和高效利用,為副中心綠色發展樹立新標桿。
華夏銀行總行辦公大樓是北京市推動市屬國企總部向副中心集聚的首批重點項目。作為“3個100”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行政辦公與配套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化總部基地,項目預計2026年底全面建成。
作為紮根首都、服務全國的國有金融機構,華夏銀行總行辦公大樓的落成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里程碑,更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未來,華夏銀行將以新總部為起點,持續深化綠色金融特色,以高品質發展支援城市副中心生態建設和産業升級,為新時代首都發展貢獻更多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