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傳來喜訊:全國夏糧産量達2994.8億斤,豐收在望;截至6月底,全國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3283.3萬人;上半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在做好“三農”工作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宏大敘事中,華夏銀行始終牢記“國之大者”,持續加大“三農”重點領域金融供給,全力服務糧食安全、産業振興與城鄉融合,努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金融力量。
構建三農和鄉村振興服務體系
鄉村振興高品質金融服務依託于完善的政策保障機制。華夏銀行黨委成立涉農及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將三農及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納入全行規劃重點,建立“專班推進、專項考核、專屬資源”保障機制。建立多層次政策體系,研究三農金融、鄉村振興與支援幫扶專項行動方案,推動産學研融一體化,下發多項涉農類行業審批指引、現代農業行業研究等,出臺涉農盡職免責、綠色審批通道、擔保管理等配套制度,圍繞各地現代農業産業園、特色産業集群、農業産業強鎮等謀篇佈局。強化激勵保障,給予普惠型涉農貸款、國家幫扶縣貸款FTP優惠,提高“三農”及鄉村振興績效考核權重,增設“三農”信貸與投融資政策執行評價指標,優化“定量+定性”考核標準。同時將涉農及鄉村振興工作納入黨委議事清單,實行“定期督導+專項巡查+年度考評”管理,確保政策傳導“縱向到底、橫向到邊”。
深化協同聯動,構建跨條線、跨板塊、跨子公司的協同體系,深化銀企、銀政、銀擔、銀保等渠道建設,形成全行三農金融及鄉村振興業務發展方向和區域特色化策略。
2025年6月末,全行涉農貸款餘額2090億元,同比增速18%。
重慶分行全國首筆“奉節臍橙地理標誌出海掛鉤貸”推動農作物出口海外市場
築牢糧食安全“金融堤壩”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三農”工作的永恒主題、頭等大事。華夏銀行將服務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擺在優先位置,緊密結合涉農領域技術改造再貸款、中央財政貼息等國家政策,支援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機推廣以及糧食産購加銷全鏈條發展,積極滿足糧食生産經營主體金融需求。
聚焦重要農時開展春耕備耕、夏季農産品收購等服務,穩步推進食物資源開發、農産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等重點領域金融服務,農産品加工貸款較年初增長22.81億元,增速38%。深入推行“種業振興”,在新疆地區創新投放9000萬元“種子專利權質押貸款”,在安徽地區推出“種子貸”等專屬産品。踐行“大食物觀”理念,子公司華夏金租制定“租賃+保險”金融服務方案,累計支援14家漁業企業、147艘遠洋捕撈漁船穩産保供,充盈“藍色糧倉”。
搭建“總對總”合作平臺,推進與農業農村部重大項目融資平臺對接,重點支援現代設施農業、智慧農業、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科技創新等領域。2025年6月末,糧食領域和重要農産品貸款較年初增長8.76%。
華夏金租“租賃+保險”案例獲評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十大創新模式”
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量擴面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具有“低小散”的特點,運用金融科技使之生態化、場景化發展是必由之路。華夏銀行積極打造“靈龍惠-龍鄉貸”數字産品線,定制“光伏貸”“高原菜e貸”“花惠貸”,為涉農客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數字化、智慧化、專業化、特色化金融服務。
開發並持續迭代企業大數據風險識別預警系統,通過整合行內外大數據,提升農村金融客戶授信全流程節點的風控效率和服務精度。依託供應鏈應收、存貨端重點産品,為農業産業鏈上下游經營主體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在糧食大省黑龍江,為糧食經紀人打造“數貸通”産數業務模式,通過線上化、數字化風控手段,解決農業供應鏈金融中貿易背景真實性核查難、確權難、信用風險高等難題。
6月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餘額超過200億元,較年初增長11%;幫助近5.5萬戶農戶解決生産經營、生活消費等融資需求。
長沙分行融資支援高標準農田建設舊貌換新顏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5年是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華夏銀行著力做好重點人群、重點區域幫扶及鄉村治理、和美鄉村建設等工作。針對832個脫貧地區、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需求,強化信貸政策傾斜、利率優惠、流程優化等所有支援政策。6月末,脫貧地區貸款較年初增長12.19%,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貸款較年初增長39.88%。
2025年上半年,投資“三農”專項金融債金額超40億元,承銷鄉村振興專項債務融資工具約4億元,通過大力發展租賃、信託等撮合業務,為涉農客戶提供撮合融資13億元,大力支援鄉村産業、鄉村建設等重點領域。
推進農村地區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在河南地區推廣“鄉村振興主題卡”,在北京郊區構建“就醫-購藥”全鏈路支付閉環,結算效率提升60%以上,有效解決農村地區群眾就醫結算難題。
服務城鄉融合發展,加大對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後續産業發展的金融支援。在浙江麗水,將綠色金融與鄉村振興融合,通過“銀團貸款”方式提供8億元授信,支援1.8萬人搬遷。
以首善標準推動協作支援合作地區高品質發展
華夏銀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四個不摘”和北京市委市政府“三個堅持”要求,圍繞鄉村振興、對口支援、區域合作發展等重大決策部署,紮實推進産業幫扶、消費幫扶、公益幫扶、駐村幫扶等各項工作。
01深化産業幫扶
精準對接內蒙古、新疆、青海、山西長治、河北張承、河南、湖北等省市的北京市重點幫扶縣區。近年來,累計對重點幫扶地區産業幫扶超過200億元,同時持續抓好特色産業提升、産業集群打造等專項行動,累計吸收當地就業人口超過5萬人。
02拓寬消費幫扶
搭建直達困難地區的“購銷橋梁”,將幫扶地區的農副産品納入節假日慰問品、職工餐廳採購,以及員工自發採購範圍,全面推動消費幫扶常態化運作,通過“京彩西品”、直採、訂單式採購、大宗産品集採等採購對口支援地區農副産品累計超過5000萬元,助力破解重點幫扶地區農産品滯銷難題。
03持續公益幫扶
以改善和提升對口幫扶地區基層民生水準為出發點,積極開展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幫扶工作,形成幫扶長效模式,向對口支援地區公益捐贈累計超過5500萬元。
04強化駐村幫扶
2025年上半年,華夏銀行派駐近50名優秀幹部員工到對口支援幫扶村,駐村工作幹部講大局、講奉獻、講擔當,在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中幫扶村集體發展。北京分行駐村第一書記協助幫扶村建設“華夏鄉村振興文旅生態園”,打造“共用愛心農場樣板間”,舉辦“華夏雲蒙新王莊番茄音樂節”“華夏闔家歡幸福照”攝影展等,引入農副産品銷售直播電商團隊,推動農業種植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從傳統採買消費幫扶轉向具有“産業+消費”“品牌效益+經濟效益”雙重屬性的新型幫扶模式。
太原分行駐村隊伍促進幫扶地區特色辣椒産業興旺
在北京市管企業鄉村振興考核評估中,華夏銀行連續5年獲評最高檔“好”。多家分行、子公司及個人獲省部級以上表彰,多項三農金融服務及支援幫扶案例被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等收錄為典型案例。
結語
金融如春雨,滋養著金黃麥穗裏的希望與夢想,當金融的溫度與鄉村的厚度交融,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鄉村的振興,也是文明的延續——五千年農耕文明與現代金融智慧的交響。華夏銀行將繼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在鄉村振興的壯美長卷上,奮力書寫屬於新時代的金融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