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賦新“綠”系列報道
作為“打造科技金融特色、深化綠色金融特色”的重要一翼,華夏銀行將綠色金融注入生態肌理:從水岸的生態修復到園區的迴圈經濟,從企業的低碳技改到城市的節水潔能,從綠色信貸的精準滴灌到碳中和網點的日常運營……每一項行動,都在回答同一個命題:如何讓金融與自然共生,讓發展與生態共贏?“華夏賦新‘綠’”系列專題聚焦華夏銀行各地分行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的實踐,本期走進杭州分行。
作為全國整縣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杭州灣畔的嘉興海鹽縣正迎來綠色能源的蓬勃發展。在這片千年古縣的屋頂上,一片片深藍色的光伏板將陽光轉化為清潔電能,為當地注入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動能。
在推動這場綠色能源革命的進程中,華夏銀行杭州分行是一支金融生力軍,為海鹽光伏項目提供了9.2億元授信支援。
海鹽縣年均日照時數超2000小時,1100余處可利用屋頂資源構成了天然的“光伏矩陣”。在當地武原街道4000多畝閒置地塊上,計劃建設總規模365MWp的分佈式光伏電站,這一地塊涵蓋27個區域,需同步推進60個分佈式電站的屋頂改造、設備安裝與電網接入,總投資規模達12億元,項目建設初期面臨著資金挑戰。
華夏銀行杭州分行經過深入調研,為該項目量身定制了“整縣統貸+碳減排支援”的金融方案。借助中國人民銀行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定向釋放低成本資金,18年的長週期融資安排,精準匹配了光伏項目的收益特性。同時配套設立綠色審批專班,在7個工作日完成9.2億元授信審批和首筆4億元貸款“閃電”投放。
不僅如此,杭州分行通過“項目收益權質押+未來現金流監管”的方式,將分散的村級電站、商業樓宇光伏整合為統一融資的主體,一體化進行融資風險控制,有效破解了分佈式能源“小而散”的融資困局。
華夏銀行杭州分行支援的這一總規模365MWp的分佈式光伏電站,屬於海鹽整縣光伏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電站建成後,年均發電量超40萬兆瓦時,全容量並網後,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7萬噸,將顯著推動當地清潔能源佔比提升。
隨著該項目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其創新的“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金融賦能”模式正成為長三角縣域能源轉型的樣本。這是華夏銀行迄今為止單筆投放金額最大的碳減排貸款項目和整縣分佈式光伏項目,也是杭州分行積極落實華夏銀行“打造科技金融特色,深化綠色金融特色”戰略部署,探索綠色金融與縣域經濟融合的創新實踐。
光伏藍海與杭州灣碧波的交相輝映,正是華夏銀行助力擘畫海鹽“陽光經濟”的美好藍圖——讓每一片屋頂都成為“綠色銀行”,讓每一束陽光都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