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民王女士坐在華夏銀行石家莊分行轄屬保定定州支行裏,眉頭緊鎖。作為一家玉米蒸汽壓片飼料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她急需500萬元週轉資金。雖然在260公里外的北京通州她有一套房産,但是遠水能解近渴嗎?要往返幾趟、耗時多久才能辦成這筆異地抵押貸款?商機不等人,就怕手續還沒跑完,黃花菜都涼了。
誰也沒想到,一次看似尋常的諮詢,竟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的時代印記——定州首筆不動産登記“跨省通辦”業務由此誕生!
王女士經營的企業
擔當:鋪通金融協同“高速路”
王女士面臨的難題清晰而沉重:名下用於融資週轉的核心資産遠在北京通州,傳統模式下,異地辦理抵押,她必須親身往返京冀兩地,房本、公章、徵信證明等各種資料,至少四趟高鐵,之後再等著銀行至少一週的批貸……
華夏銀行保定定州支行敏銳捕捉到客戶痛點,這不僅是王女士的難題,更是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需要金融創新化解的“結”。
華夏銀行主動擔當“破冰者”,第一時間與定州市不動産登記中心溝通,共探異地辦理路徑。華夏銀行與登記中心迅速成立聯合攻關小組,梳理堵點,錨定“一次提交、屬地協同、高效安全”的目標,決心打通這條便捷客戶的“高速路”。
破冰:數據代替雙腿跑路
“堵點”的打通,依賴於前沿技術與協同機制的“雙輪驅動”。經過聯合攻關小組逐個環節逐個操作高效攻堅,並與通州不動産登記中心聯動,終於突破傳統業務模式的壁壘。
指尖輕點,數據代跑
王女士僅需在定州不動産登記中心提交一套完整申請材料,借助加密系統,資訊和數據瞬間“飛馳”至北京通州區不動産登記中心。華夏銀行客戶經理全程線上協同,確保關鍵融資資訊精準錄入。
雲端核驗,鎖定風險
依託人臉識別、電子簽章互認與高清影像共用技術,兩地登記機構如同共處一室。通州中心線上查驗産權歸屬、抵押狀態,定州中心同步審核銀行抵押設立要件。華夏銀行嚴密的風控流程在數字化平臺上無縫嵌入,保障信貸安全。
登簿發證,效率見證
線上審核高效流轉,登記登簿環節一氣呵成。申請當日,王女士便在定州欣喜地領到嶄新的不動産登記證明。
“太超出想像了!原本準備請一週假兩地跑,沒想到就在定州,一天搞定!”王女士的驚嘆,是對“零跑腿、零等待”協同服務新模式最真實的評價。
華夏銀行石家莊分行
深意:讓“金融血脈”聯通三地
王女士業務首開先河之後,定州與通州之間已構建起一套可複製的“跨省通辦”標準流程:異地代收—屬地審核—協同辦理—雙向反饋。定州市不動産登記中心主導構建的“異地申請、資訊共用、屬地審核、協同辦理”新模式已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金融服務與政務改革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定州不動産登記中心負責人表示:“與華夏銀行的緊密協作是關鍵一環。”
華夏銀行已計劃將“跨省通辦”納入標準化服務流程,並積極探索“區塊鏈+不動産登記”在跨域信貸中的深化應用,強化數據安全與效率,為京津冀更廣泛的“一網通辦”貢獻金融智慧。
當保定與通州的距離,從260公里縮短為“一鍵觸達”,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金融服務的創新,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縱深推進的寫照。未來,華夏銀行將與各方攜手,在京津冀廣袤大地上,寫下更多協同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