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洱海間,一家家獨具特色的民宿是多少人嚮往的“詩與遠方”。
楊家大院民宿,隱匿于喜洲鎮的白族村落之中,是一座承載著深厚白族文化底蘊的老宅。古色古香的建築,“三坊一照壁”的傳統佈局,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繪,每一處細節都訴説著白族人民的智慧與審美。然而,歲月的刻度並沒有讓這所民宿歷久彌新,反而在文旅産業迅速發展的大潮中,因為設施陳舊而漸漸失去競爭力,經營逐漸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
與楊家大院隔水而居的,是另一家高端海景民宿拾嶼,憑藉洱海之畔的無敵美景和網紅設計,自開業起便備受關注。為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打造極致的度假體驗,拾嶼計劃對公共區域和部分房間進行優化升級,但資金問題成了攔路虎。
這樣的故事,正在雲南2.3萬家民宿中悄然上演。據統計,70%的民宿經營者面臨融資困局:租用場地難抵押、3-5年投資回本期與1年短貸不匹配、百萬元至千萬元級升級需求難滿足……
破局:
四大創新穿透融資堅冰
如何讓傳統老宅煥發新生,如何讓現代化民宿度假體驗更上層樓,是華夏銀行昆明分行調研雲南民宿業融資困局時,遇到的典型案例。調研發現,絕大部分民宿經營者為個體工商戶或新創業主體,經營場所多為租用,缺乏房産、土地等抵押物,難以獲得傳統授信支援。新建或升級改造民宿平均投資回收期3-5年,而流動資金貸款期限多為1年,期限錯配導致裝修期、運營初期現金流緊張。作為其中的中高端民宿,常需植入文化體驗設施,單項目投資額度在100萬-2000萬元之間,傳統産品難以覆蓋不同規模經營主體貸款需求。
面對行業“輕資産、重場景”的特質,華夏銀行昆明分行重塑産品體系,通過“場景化評分+智慧化風控”,一舉穿透傳統融資堅冰。
告別“唯抵押論”:
獨創場景評分卡,將民宿區位價值(是否毗鄰5A景區核心、區域入住率、客單價等)、運營實力(客房規模、線上引流能力等)轉化為可量化信用分值,優質項目“高評分”即獲信用貸款支援。
數據織密風控網:
動態整合政府“遊雲南”客流數據、主流平臺預訂量及評分、社交媒體活躍度等多元資訊,交叉驗證經營實況,精準識別風險。
全週期資金護航:
創新“裝修貸+經營貸”組合産品,最高可貸2000萬元,利率較同類産品下浮20%-30%,期限最長5年,匹配項目改造長週期;更首創“淡季僅付息、旺季還本金”的柔性還款機制,熨平行業季節性現金流波動。
敏捷響應旺季窗口:
300萬以下項目3天極速審批,確保資金在開業黃金期、旅遊旺季前精準到位,不讓商機“等貸”。
新生:
小民宿撬動大升級
在楊家大院,350萬元個人經營性貸款迅速為其補充了流動資金,全面改造升級之路順利完成:民宿不但對建築外觀進行了保護性修繕,讓古老的建築重煥生機;另一方面,內部設施全面更新,引入現代化的舒適設備,同時擴大了白族扎染體驗區。如今,遊客不僅能入住傳統白族民居,還能親手體驗扎染技藝,深度感受白族文化的魅力。改造後的楊家大院民宿,房間單價大幅提升,入住率也大幅提高,旺季時更是一房難求,成為喜洲鎮獨具特色的文化民宿標桿。
拾嶼的升級計劃也在華夏銀行昆明分行累計授信1240萬元的支援下順利實施:打造了全新的無邊泳池,與洱海美景融為一體;升級了觀景露臺,增設了舒適的休閒座椅和浪漫的遮陽傘,讓遊客能更舒適地欣賞洱海日出日落;房間內更換了高端床品、智慧家電和定制衛浴,提升居住舒適度。改造完成後,拾嶼的房間單價提高了20%,吸引了更多追求品質的遊客,在各大旅遊平臺上收穫了滿滿的好評,成為大理高端民宿的熱門打卡地。
截至2025年二季度,華夏銀行昆明分行“民宿貸”投放近8200萬元,惠及56家經營者,其中90%為小微企業與個體戶。客戶準入效率提升30%,且保持“零不良”紀錄。更深遠的意義是,獲貸民宿中60%完成升級改造,帶動區域民宿均價提升,金融活水正轉化為文旅産業提質增效的強勁動能。
範式:
金融呵護“詩與遠方”
該産品體系的落地,也為金融支援文旅行業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華夏經驗”。
産業調研作為根基:
華夏銀行昆明分行組建專業文旅金融團隊,深挖“雲南民宿旺季集中、文化賦能”等特質,拒絕“一刀切”産品。
從“看懂場景”入手:
將文化IP價值、客群定位等“軟實力”納入風控模型,是金融評估體系的重大創新。
週期服務匹配行業節奏:
建立“快審批+長陪伴”機制,資金注入與經營需求同頻共振。
動態風控守護可持續性:
依託平臺數據建立“紅黃藍”預警,對淡季入住率低於50%項目及時干預,築牢風險堤壩。
當暮色染紅蒼山,當月光漫過麗江,那些穿越融資堅冰的民宿,正以最熱情的姿態,迎接著每一位尋找“詩與遠方”的旅人。
此刻,你是否也想走進一家雲南民宿,枕著星光入眠,聽著蟲鳴醒來,感受這份被金融活水滋潤的“慢生活”?這,就是華夏銀行昆明分行營造的“雲式浪漫”——它是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的創新腳步,也是特色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