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趙大地的創新熱土上,一股蓬勃的力量正在生長:它們,是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它們,是産業鏈上不可或缺的“配套專家”;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小而美”的專精特新企業。
然而,成長路上總有挑戰:研發投入巨大、輕資産無抵押、擴張需求迫切……這些“成長的煩惱”,如何破解?
華夏銀行石家莊分行以一場“精準滴灌”的金融實踐,給出了鏗鏘有力的回答:與創新者同行,作“小而美”邁向“大又強”最堅實的後盾!
科技金融“準快靈”
“專利變成‘抵押物’,華夏銀行雪中送炭!”河北滄州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緊握華夏銀行客戶經理的手,笑逐顏開。這家位於滄州市鹽山縣的企業,專注于鋼管、環保設備製造及技術出口,手中握有管件坡口加工設備的實用新型專利。然而,在設備升級的關鍵時期,由於缺乏傳統抵押物,遭遇融資瓶頸,發展腳步一度受阻。
“那段時間,因為沒有合適的抵押物貸不上款,眼看訂單來了,設備卻跟不上,急得我滿嘴起泡。”回憶起當時的困境,企業負責人仍歷歷在目。
華夏銀行石家莊分行在走訪調研中了解到企業困境後,迅速行動,成立科技金融專項服務團隊,深入企業車間,實地查看生産流程,仔細分析企業近3年的專利轉化效益與在手訂單合同。針對企業“輕資産、重技術”的特點,大膽創新擔保方式,最終以“專利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的組合擔保模式,為企業匹配了300萬元信用貸款額度。
為了讓資金儘快到位,分行開通專精特新企業貸款綠色通道,將原本需要20個工作日的審批流程壓縮至5個工作日,實現快速放款。
“有了這筆資金,我們立刻啟動設備智慧化改造,現在産能提升了30%,新訂單排到了年底!”企業負責人的話充滿了幹勁和對未來的期許。
這是華夏銀行科技金融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一個縮影。針對這類企業普遍存在的“輕資産、缺抵押、融資慢”痛點,石家莊分行建立了“一戶一策”服務機制。通過深入分析企業的技術實力、專利價值、訂單情況等“軟資訊”,創新推出了智慧財産權質押、股權質押、供應鏈融資等特色産品,讓企業的“軟實力”轉化為融資“硬支撐”,幫助更多有成長潛力的企業擺脫資金束縛。
綜合服務“全方位”
“華夏銀行不僅幫我們解決了資金難題,還為企業財務管理支招,服務真是‘一站式’!”河北某交通設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對華夏銀行石家莊分行轄屬滄州分行的服務讚不絕口。
這家從事交通設施研發製造的專精特新企業,因擴大生産急需500萬元週轉資金。滄州分行在深入了解企業需求後,不僅迅速投放信用貸款,還結合企業人員規模擴大的實際,為其設計了“融資+代發工資”綜合服務方案,解決企業現實問題。為提升服務深度,滄州分行發揮華夏銀行公司業務“財資管理雲系統”優勢,又為企業量身定制“融資+資金監管”服務方案。通過系統實時追蹤企業資金流向,幫助企業優化資金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據了解,目前滄州分行已有5家合作企業通過“財資管理雲系統”實現了資金精細化管理,其中4家企業還根據自身需求配置了私行理財産品,讓企業資金在安全前提下得到專業管理。
“下一步,我們將依託核心企業供應鏈場景,向上游供應商、下游經銷商延伸服務觸角,打造‘一點授信、鏈上共用’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石家莊分行表示。他們計劃選取數家重點專精特新企業建立供應鏈合作關係,在年內將企業上下游小微企業納入服務體系,形成“以點帶面、鏈式發展”的新格局,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生態圈層“強賦能”
“300萬貸款帶來的不僅是設備升級,更是企業的‘二次成長’!”滄州某精密儀器製造企業負責人激動地表示。在華夏銀行支援下,該企業營收同比增長12%,已達到國家級“小巨人”企業申報標準,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跨越式步伐。
金融“活水”的注入,不僅滋養了企業成長,也帶動了就業崗位增加。隨著企業生産規模擴大,20家華夏銀行支援的專精特新企業累計新增就業崗位約110個,為穩就業、保民生貢獻了實實在在的金融力量。
為形成服務合力,石家莊分行積極與地方政府、擔保機構建立合作。通過從滄州市工信局獲得專精特新企業名單,提前介入企業培育階段,為企業成長保駕護航;與滄州市擔保公司合作,降低擔保費率,為企業節省融資成本,使企業輕裝上陣。截至目前,石家莊分行已聯合滄州政府部門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專場對接會3場,覆蓋企業50余家,形成了“政府搭臺、金融唱戲、企業受益”的良性生態,讓科技金融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發揮。
未來,華夏銀行石家莊分行將繼續深耕燕趙大地,按照總行“打造科技金融特色”的戰略部署,以更創新的産品、更暖心的服務、更融合的生態,做專精特新企業攀登路上的“登山杖”、破浪前行的“壓艙石”,助力更多河北熱土上的“小而美”成長為“大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