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歷經4個月激烈角逐的“2025Wind星選理財師大賽”全國總決賽落下帷幕。華夏銀行6名理財師憑藉深厚的專業積澱與出色的實戰能力,從全國近3萬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斬獲“精英理財師”及“百強理財師”榮譽。
讓我們一起領略華夏銀行這些優秀理財師的風采。
百強理財師 - 畢艷華
當那座標誌著2025年Wind星選理財師全國百強榮譽的水晶獎盃被舉起時,光芒映照著華夏銀行西安高新支行理財師畢艷華的臉。3年前,她默默地埋頭坐在三尺櫃檯後,如今,她的名字已躋身行業精英序列。
破圈
把“我不敢”變成“我可以”
2022年,畢艷華還是一名坐在支行櫃檯後的核算崗員工,每日與憑證、賬本為伴。但是憑藉會計的敏感和對專業的嚮往,她堅持利用業餘時間自學資産配置理論。那些無人催促的夜晚,她在筆電上密密麻麻寫滿學習要點和心得體會。功夫不負有心人,她考取了AFP金融理財師證書。
2022年5月,畢艷華的職業軌跡第一次發生改道。她被推向銀行的最前沿——大堂。
對她而言,這無異於一場“社交洗禮”。最初的挑戰並非業務本身,而是“不敢”與陌生客戶對話。為了攻克這個“不敢”,她提前到崗,將業務宣傳折頁擺得一絲不茍,像在櫃檯核對賬目一樣,讓熟悉的條理和整潔給自己“底氣”。
“不敢”開口,就主動尋找開口機會。看到客戶因排隊煩躁,她鼓起勇氣上前安慰、引導;遇到老人不會操作智慧手機,她就蹲下身來,努力成為“會説話的説明書”。
一天兩天三天……,從按捺內心緊張強迫自己“開口”,到自然熟練地與客戶交流,廳堂的方寸之地,成了培養她溝通能力和理解金融服務本質的課堂:懂規則,更要懂人。
2024年初,當西安分行鼓勵廳堂服務經理轉崗理財經理的機會出現時,畢艷華內心經歷了不同念頭的拉扯。期待與惶恐並存——她深知,這意味要從“處理事務”轉向“經營信任”,絕不是易事。敢,還是不敢?
這個倔強的姑娘,給自己的回答是“我可以”!這一次的轉型之路,是一場系統的知識重構。她構建了一套“三維學習體系”——自學、培訓、請教。
自學時,她將産品資訊製成詳表,逼迫自己從“流程執行者”變為“産品解讀者”。培訓中,她像海綿一樣吸收市場分析框架,將碎片認知系統化。請教時,她敢於不停追問:支行行長用一個個案例為她剖析利率波動下的人心浮動,産品經理則陪她打磨客戶方案的結構。
真正的考驗在實戰。起初,她只敢從最熟悉的客戶入手。客戶李姐,有10萬元閒置資金求穩。畢艷華沒有推銷單一産品,而是充分結合李姐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嘗試用專業知識,為她構建了一個中低風險組合,並清晰解釋“為什麼這樣配”。
三個月後,李姐因收益滿意專程致謝,“哎呀,你還真行,收益比我預期的高多了!”
這句簡單的認可,在初試啼聲的畢艷華聽來,比任何業務考核滿分都更加珍貴。滿意之餘,李姐主動將閨蜜韓女士介紹給她。韓女士是一名企業高管,日常工作繁忙,無暇打理個人資金。
畢艷華先與韓女士進行了兩次深度溝通,全面了解她的風險承受能力、短期流動性需求和長期財富增值目標,然後結合市場趨勢,定制了“穩健型銀行理財+低風險固收産品”的大額資金組合配置方案。之後每月提供1次精簡版資産報告,並用3分鐘語音介紹關鍵變動以節省韓女士時間。
一年服務期內,畢艷華依據市場動態3次調整配置策略,在韓女士突發資金週轉需求時,又快速協助調整,釋放部分資産流動性,解決了燃眉之急。這次服務,不僅讓韓女士的資産達成預期收益,更幫助畢艷華突破了“不敢”服務陌生客戶的瓶頸。
信心大增的畢艷華,從此更加堅定地踏上財富管理之路。2025年Wind星選理財師評選,在她看來又是一個絕佳的“練兵場”,她積極報名參加。
備賽期間,她構建起“學習+實踐”的閉環:在學習上,既持續追蹤市場動態、捕捉宏觀經濟與各類資産走勢關鍵資訊,又深入研究優秀理財案例;在實踐中,通過虛擬盤針對不同客戶畫像反覆模擬資産配置方案,重點打磨“根據客戶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配置比例”的能力。
最終不僅深化了對不同市場環境下投資邏輯的理解、形成更具針對性的客戶服務思路,還夯實了專業基礎,進一步掌握了多元資産配置策略,以紮實的專業儲備和從容姿態迎接評選挑戰。
尾聲
你的下一個“破圈”,會在哪?
畢艷華的逆襲,不是靠天賦,而是靠“主動破圈”的勇氣。她的經歷告訴我們,所謂成長,就是不斷打破“我不敢”的殼,長出“我可以”的翅膀。
畢竟,人生最大的投資,不是買哪只基金,而是投資自己——那些你為學習熬過的夜、為溝通鼓起的勇氣、為客戶付出的真心,終將在某一天,變成你人生的“高光時刻”。
此刻,不妨問問自己:你準備從哪開始,打破自己的“不敢”?畢竟,最好的未來,永遠始於此刻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