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溪穿鎮,烏篷搖櫓,浙江湖州南潯區的秋意藏在兩處:一處是小橋流水間的千年古韻,另一處是田野裏翻滾的現代農忙。
標準化湖羊養殖場內,肥美的羊肉分裝待發;智慧化跑道魚塘中,物聯網螢幕跳動著水質數據;“紅美人”柑橘園裏,金燦燦的果實壓彎枝頭——
這片“魚米之鄉”正以“長三角中央廚房”的姿態加速奔跑,而讓新鮮農産品更快上桌的,是華夏銀行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金融“接力”。
故事的起點,
是一次“把脈問診”
在深入了解南潯“中央廚房”戰略後,華夏銀行杭州分行將這片沃土列為涉農服務核心區。
杭州分行轄屬湖州分行的調研團隊很快發現了“堵點”:區級農業“龍頭”——湖州南潯強村富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不缺資質,卻被傳統信貸的“慢節奏”卡了脖子。
“農業旺季轉瞬即逝,2-3個月的審批週期,再好的機會也等不起。”企業的無奈,就是華夏銀行服務升級的哨聲。
湖州分行立刻啟動協同機制,前中後臺崗位同步進場、流程並聯推進,一場“搶時間”的融資服務就此展開。
難題的破解,
在一場“評審革命”
不同於盯著廠房設備抵押的傳統模式,華夏銀行跳出財務報表框框,建立多維度評估體系:政府戰略定位的支援背景、京東美團核心訂單的穩定性、農業項目的未來收益潛能,都成了企業的“信用名片”。
“這家企業的核心資産,是資源整合力和可持續的現金流。”湖州分行的判斷,讓金融支援有了精準錨點,也為農業企業融資開闢了新路徑。
效率的躍升,
來自一套“並行作戰”打法
前端收集資料的同時,後端審批已同步啟動,風險管控全程前置;秉持“收集即申報”原則,關鍵材料一到就推進下一環節,實現“材料不積壓、流程不斷檔”。
傳統串聯審批的壁壘轟然倒塌,各環節無縫銜接的節奏裏,金融服務的速度推向極致。
一個月後,5000萬元中期流動資金貸款精準到賬。“真是及時雨!”企業負責人的感慨裏滿是底氣。
這筆資金很快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産能:優質種羊進場,湖羊養殖規模再擴大;魚塘設施升級,智慧養殖更精準;柑橘採後處理中心開建,保鮮期延長讓“紅美人”美貌不衰。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讓“中央廚房”“菜品”更豐、品質更優。
這筆貸款,也成為華夏銀行金融服務的新起點。杭州分行正持續加碼資源傾斜,優化普惠金融模式,探索供應鏈金融新産品。
截至9月末,杭州分行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超5億元,越來越多農業企業將享受到這種“量體裁衣”式的服務。
從潯溪水畔的古橋到現代農業基地,從千年農耕傳承到“中央廚房”産業升級,華夏銀行用創新金融的“速度”與“溫度”,見證南潯的蛻變。
這場金融與農業的雙向奔赴,不僅讓“長三角中央廚房”香飄萬里,更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