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一個普通的物流裝備産業園正在經歷一場驚艷蛻變。湖州現代物流裝備高新技術産業園區,正靠新能源基礎設施重構電力系統,構建園區“虛擬電廠”。
分佈式光伏將鋪滿屋頂、儲能設施實現智慧調度、光伏電力就地消納,建成後年發電量能達1.33億千瓦時,清潔能源就地消納率超90%,整體能耗強度下降18%,年節約能源成本約3200萬元。相當於每年少燒3.8萬噸標準煤,減排11.5萬噸二氧化碳——園區向“零碳”全力衝刺。
這背後,離不開一場硬核的國際金融協作。近日,華夏銀行攜手亞洲開發銀行,為這個園區的綠色轉型送出3.15億元融資“大禮包”。
這不僅是湖州首個落地的亞開行“産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項目”,更讓湖州這一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迎來了實打實的資金動能。
融資“組合拳”:
破解綠色基建痛點
綠色基建好是好,但“融資期限不匹配、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行業難題。而這次合作,直接拿出了破局良方——華夏銀行與亞開行合作的“促進産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項目”,作為經國務院批准的主權貸款項目,專項支援全國産業園區綠色轉型。
華夏銀行杭州分行轄屬湖州分行與湖州高新區管委會組建聯合工作組,基於亞開行項目支援方向和園區實際需求,共同設計了以“分佈式光伏+儲能+智慧調度”為核心的全域虛擬電廠項目。
憑著清晰的低碳規劃,湖州現代物流裝備高新技術産業園區成為華夏銀行與亞開行合作項目首批12家簽約園區之一。
更關鍵的是,亞開行低成本貸款+華夏銀行自營資金的“雙輪驅動”,讓綜合融資成本直接降了1.5個百分點!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援,讓園區的綠色改造再也不用“愁錢”,底氣十足。
科技+國際標準:
打造先進的“湖州方案”
這場合作的亮點,遠不止“砸錢”和“建設施”。項目引入亞開行綠色低碳方法學,給園區量身打造了覆蓋一、二、三産業碳排放的碳核算體系,還設置了12項關鍵績效指標和季度監測機制,相當於給園區的“減碳”裝上了“國際尺規”,為國內園區對接國際綠色標準趟出了新路。
華夏銀行更是同時開展“科技賦能”,讓每一度電都“綠”得透明:
虛擬電廠管理平臺和華夏銀行綠色信貸系統直連;
物聯網實時採集發電數據,貸後自動復盤;
區塊鏈技術讓碳資産全程可追溯;
“綠色數字孿生”系統實現項目全生命週期可視化管控。
這種“國際資源+金融機構+地方政府+産業園區”的四方協作模式,直接把項目開發週期縮短了40%!
目前,華夏銀行湖州分行已另有兩個同類型項目進入華夏銀行和亞開行聯審聯批,展現了“湖州方案”的複製推廣潛力。
未來,華夏銀行將按照“打造科技金融特色,深化綠色金融特色”戰略部署,把亞開行合作項目的成功模式推向全國,促進更多産業園區 “零碳園區”轉型升級,為實現“雙碳”目標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動力。

